城在森林中 人在花园里

——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“王益实践”
本报记者 程红兰 通讯员 张玉钰

文章字数:1730 文章浏览数:
  “天气日渐暖和起来,又到了出门迎春的好时候。”2月19日,记者来到王益区南屏公园,见到了正在锻炼的张先生。当问到来这儿锻炼感受如何时,张先生说:“现在城市更美了,绿化多了,空气更清新了,万物复苏,又能边锻炼边欣赏美景了。”的确,每到春暖花开,走进王益,仿佛走进一幅青山绿水的锦绣画卷,群山环翠、碧水涟漪、街道干净整洁,城中有景、景中有城,诗情画意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  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,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,是建设大美王益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王益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王益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,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产业发展,着力打造森林环绕、林水相依、林路相衬、林居镶嵌,生态文化底蕴深厚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王益,加快建设森林资源更丰富、生态品质更优良、绿色产业更发达、人居环境更优美、生态文化更浓厚的“森林城市”,让城乡的山水底色更绿、更清、更美丽。
  森林城市 全域筑绿成风景
  从城区中心的人民公园,到点缀在居民区、办公楼中间的“口袋公园”,再到一个个充满绿意的美丽乡村,绿色已成为王益市民眼中常驻的风景。
  王益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,把建设“森林王益”作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、提升城市品位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位突破的重要载体和手段。
  2017年,王益区全面启动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,按照“一芯两轴三瓣多点”总体规划,以六大重点区域造林绿化为重点,积极构建森林网络、促进森林健康,发展林业经济,繁荣生态文化,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。王益区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和森林总量;推动森林进城,在公园、小区、道路绿化和提质上下功夫;实施森林围城,加强城市周边的绿化造林、林相改造力度,增加森林资源总量,提升绿化质量和绿化景观效果,去年完成六大重点区域绿化1012亩,鲜果栽植520亩,王益一组直观山坡造林抚育管护600亩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.82%,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.39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至14平方米。同时,提升镇村绿化,建成3个省级生态村和4个国家森林乡村,让城乡老百姓身边植绿、身边享绿。
  绿色动能 美丽经济有“市场”
  “林业产业是‘摇钱树’,用工容量大、产业链条长、综合效益好,是实现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转化最生态、最经济的方式,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。”王益区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说。
  推进林业产业富民过程中,王益区持续激发林业活力,以核桃、花椒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着力点,以苗木、花卉等新优品种产业拓展为增长点,扶持和培育了志强合作社等一批林产品加工销售企业,发展了3家较大种苗花卉企业,苗木花卉产业面积达到5250亩,新种植中药材5285亩。
  林禽、林蜂、林药等林下特色经济蓬勃发展,形成了多种林下产业发展模式,王益区更是立足本地实际,通过不断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,依托自然禀赋,加快发展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,挖掘孟姜女传说、军台岭战斗遗址人文历史传承,以孟姜塬秦人村落旅游景区、红色军台岭景区和民俗义兴村、山水王家河为重点,建设生态旅游片区,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质量与文化品位,增强生态旅游区持久吸引力,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。还发挥和拓展科技馆、主题公园、风景旅游区等公众游憩地功能,打造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,丰富森林生态体验。逐步促成开发建设有序、基础设施完善、品牌特色明显、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旅游新格局,不仅满足游客对“诗和远方”的憧憬,也打造出增收致富的产业链,将“美丽风景”真正转化为“美丽经济”,助力实现共同富裕。
  全民“护”绿 共建绿色共享绿色
  每天聆听溪水潺潺,周末可以上山露营,和亲朋好友一起听一场免费的森林音乐会,不知雾霾为何物,四季分明有绿有花……这是大多数都市人的奢侈期盼,却逐渐成了王益人的普通日常。
  绿色成果共享,绿色发展共建,王益人享受着越来越好的生态成果,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城市的绿色公益事业中,王益区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教育,让广大群众自觉成为生态守护者,同心绘就“王益绿”。利用各类生态节日,开展森林资源保护、森林知识“五进”和科普“三下乡”宣传活动,累计发放相关科普手册等宣传资料、用品等3.3万余份,设立生态科普场所标识牌6块,建成生态科普长廊,基本实现全区生态科普教育重点区域全覆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