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声音进万家 声声入耳润民心

通讯员 刘倩

文章字数:1367 文章浏览数:

  凝聚思想共识,汇聚奋进力量。连日来,在王益区,一场场透彻深入的宣讲,一次次鲜活生动的解读,一个个精妙绝伦的节目,一次次深入人心的交谈,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走向基层,走进群众。
  文艺小院让群众过足“文艺瘾”
  春日暖阳高照,在王益区黄堡镇周家村的曲艺文化小院里,涌来了一批批群众,他们正在欣赏快板《二十大精神暖人心》,大家看得备受鼓舞。“节目非常好,大家看了也非常开心。”李菊梅说。
  这样的文化演出,在王益区每隔几天就有,让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。王益区文联副主席牛艳介绍,2022年以来,区文联深入农村细致摸排,挖掘全区范围内的乡村艺人和文化资源,最终建立了乡村书画、曲艺、音乐三家文艺小院。
  乡村文艺小院吸引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参与其中,也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进艺术、感受文化,把文化服务向村里的“毛细血管”延伸,打通基层文艺和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  初心不改,脚步不停。对于陈小玲来说,把文艺扎根在广阔的大地上、写进人民的心坎里,这是她的使命。“作为一个文化志愿者,在家里能建文化小院,我很高兴,我要继续创作一些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化作品。”陈小玲说。
  曲艺文艺小院有淳朴的农村气息,场地幽静宽阔,适合排练创作并进行小型展演。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进千家万户,陈小玲编写了快板《二十大精神暖人心》,编排的情景剧《居民大生产》、独角戏《我是文明宣传员》,分别在宜君县、耀州区、印台区、王益区演出。
  在王益街道宜古村的音乐小院,老师们正在给村民教乐理、唱红歌,让群众切身感受传统音乐文化。在距离周家村十几公里外的孟姜塬村,几位文艺爱好者正在书画小院认真作画,在他们行云流水的笔尖下描绘着对幸福生活的展望。一个个文艺小院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了文化大餐,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艺力量,也以文艺最鲜活、最温情的形式走进基层,让党的二十大精神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  “热炕头”上唠家常 “走心”更“暖心”
  春日暖阳,军台岭村的宋霞正同刘晓燕唠着家常,说着村上这些年的变化,“图书阅览室、健身广场都有,硬件设施齐全;安装太阳能路灯,实现村内照明全覆盖;整村推进户厕改造……”都是大白话、大实话,宋霞和老伴儿听得有滋有味,连连点头。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,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老百姓最愿意听的,就是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儿。“如何让老百姓积极参与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党的声音。”是刘晓燕经常思考的问题。
  刘晓燕是军台岭村的一名“宣传老兵”,村情民意她全都熟悉了解,做到“声”入基层、“声”入群众、“声”入人心,“邻里话、百姓嗑”是她和村上百姓熟络的秘诀。
  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,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。军台岭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积极挖掘红色文化,以解放战争时期的“军台岭战役”为基础,打造了3A级红色旅游景区“军台岭战斗纪念碑”“战斗纪念碑广场”,设置“看、走、宣、听、唱”的五环模式,激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、筑牢初心使命。
  “思想圆桌派” 社区“沸腾”了
  “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。”“原来党的二十大精神离我们生活这么近。”在王益区史家河社区的小圆桌前,宣讲结束的话音刚落,现场就响起阵阵掌声。“作为基层干部,我会把准群众工作的‘脉搏’,为大家办更多好事实事。”社区工作人员王秀芳说。
  (下转第二版)